徹悟大師法語 : 坐脫立亡

石霜遷化。眾舉泰首座繼席住持。

時九峰虔為侍者。乃曰。若繼住持。須明先師意。

泰曰。先師有甚麼意。我會不得。

虔曰。先師尋常教人休去歇去。冷湫湫地去。古廟香鑪去。一條白練去。萬年一念去。其餘則不問。如何是一條白練去。

泰云。此但明一色邊事。

虔曰。原來未會先師意。

泰云。裝香來。香煙盡處。我若去不得。即不會先師意。

左右即裝香。香煙未盡。泰即化去。

虔撫其背曰。坐脫立亡即不無。先師意未夢見在。

 

曹山堂上坐。紙衣道者從堂下過。

山曰。莫是紙衣道者麼。

衣曰。不敢。

山曰。如何是紙衣下事。

衣曰。一裘纔挂體。萬法悉皆如。

山曰。如何是紙衣下用。

衣曰諾。便化去。

山曰。汝祇解恁麼去。不解恁麼來。

衣復開目問曰。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。

山曰。未是妙。

 

夫坐脫立亡。未明大法。固非了事。然其造詣工夫。殊非易易。果能回此一段精神。專心念佛。求生淨土。當必穩得上品上生。豈更遭人檢點哉。

 

如紙衣進問。如何是妙。

山答云。不借借。

衣便珍重化去。

 

噫。與其不借而借臭穢胞胎。

何如不借而借香潔蓮華。

直以胞胎臭穢蓮華香潔而論。己自勝劣懸殊。況出胎隔陰。作主大難。

而蓮胞一敷。勝緣具足。

此則日劫相懸。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矣。

無怪乎永明大師謂。有禪無淨土。十人九錯路。無禪有淨土。萬修萬人去。此真語也。實語也。大慈悲心淚出痛腸之語也。學者幸勿忽諸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竹窗隨筆 蓮池大師

泰首座
  有人說:「泰首座在燃一炷香的時間內坐化入滅,九峰道虔禪師卻不認可他所悟的境界,這是因為泰首座雖有定功,卻沒有領會石霜慶諸禪師勘驗學人的『休 去、歇去、寒灰枯木去』等
七去禪機。而紙衣道者能來去自如,功夫了得,難道也沒有領會石霜七去的禪機嗎?為什麼曹山本寂禪師也不認可他所悟的境界呢?」我 認為紙衣道者如果已能出入任運自在,不為境界所動,則來去自如,那麼就可與洞山良价禪師作「愚癡齋」時把手共行;這種功夫,泰首座如何能比得上?但如果紙衣道者並未明心見性,僅有高級的定功,那麼就只是個會耍弄精氣魂魄的人而已,古人所謂鬼神活計的人;而泰首座卻有真實定力,只是二位禪德都一樣犯了「耽著靜境,不解轉身」這句話的毛病。(「執著於偏空的寂靜境界,而不能徹底明白空有不二的中道。」

) 然而紙衣道者功夫雖未到,卻能虛心向曹洞本寂禪師請益;但是泰首座卻為了證明自己的功力,就意氣用事地坐化入滅,失去了今生修行成就的機會。這便是《尚書》所謂的「滿招損,謙受益」,學禪的人應該知道這一點。

 ..........

  或謂:「泰首座刻香坐脫,九峰不許,以不會石霜休去、歇去、寒灰枯木去等語也;而紙衣道者能去能來,將無會石霜意,而洞山亦不許者,何也?」 愚謂紙衣若果已出息不涉眾緣,入息不居陰界,則去住自由,當與洞山作愚癡齋,把手共行,泰何可及?如或不然,未免是弄精魂漢,古人所謂鬼神活計者是也。而泰公卻有真實定力,特其「耽著靜境,不解轉身」一句,

二者病則均也。然紙衣虛心就洞山理會,而泰公奮然長往,自失大利。

滿招損,謙受益,學禪者宜知之。

 
◎禪門公案:泰首座刻香坐脫

石霜慶諸禪師圓寂後,大眾欲請泰首座繼任住持。
九峰道虔禪師(時為石霜禪師的侍者)對大眾說:「須明得先師意,才可以。」
泰首座問:「先師有什麼意?」
九峰道虔禪師說:「先師道:休去,歇去,冷湫湫地去,一念萬年去,寒灰枯木去,古廟香爐去,一條白練去。其餘則不問,只問你:如何是一條白練去?」
泰首座回答:「這個只是明一色邊事。」
九峰道虔禪師聽了,說:「原來未會先師意在。」

泰首座說:「你不認可我,那但裝香來,香煙斷處,若去不得,即不會先師意。」
遂焚香,香煙未斷,泰首座已坐脫了。
九峰道虔禪師撫摸著泰首座的背說:「坐脫立亡即不無。先師意未夢見在。」
意即:是有坐脫立亡的功夫,但是,對於先師之本意,則未必真的瞭解。


◎禪門公案:紙衣道者

唐代禪僧克符。涿州(河北固安)人,以平居喜著紙衣,故世稱之紙衣道者、紙衣和尚,後參臨濟義玄之 四料揀而省悟。

紙衣道者參訪曹洞宗第二祖曹山本寂禪師,
本寂禪師問︰「你不就是紙衣道者嗎?」
道者說:「不敢。」
本寂禪師問︰「什麼是紙衣底下的事?」
道者回答︰「一裘才掛體,萬法悉皆如。」

本寂禪師又問︰「什麼是紙衣底下的作用呢?」
道者一走上前來應了一聲,便站著立即脫化而去!

本寂禪師說︰「你既然體解了這麼脫去,何不就這麼回來呢?」
話一說完,道者忽然張開眼睛問︰「你我眾生的一靈真性,不假借父母胞胎時,怎麼樣?」

本寂禪師說︰「未是妙。」
道者問︰「如何是妙﹖」
本寂禪師說︰「不假借任何假借!」
紙衣道者這時跟本寂禪師說了一聲:「珍重。」
就坐化而去,不假絲毫形式。

(《竹窗隨筆白話解》 明‧蓮池大師 著/華藏講記組 恭譯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法語開示 
什麼是真禪定?
   於一切法,可以看,看得清清楚楚,那是什麼?智慧。境界裡頭一切邪正、是非、善惡清清楚楚,雖清楚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這是什麼? 這是自性本定,這叫功夫。如果不清楚、不
明白,你不叫迷惑嗎?迷就是煩惱。樣樣清楚,絕不起心動念,定慧等學。


  《華嚴經》上鬻香長者修禪定,在哪裡修?市廛。古時候稱市廛,現在是什麼?百貨公司,外國人說Mall。他到哪裡修禪定?天天逛Mall,天天在那邊 看,這個修禪定,真禪定。為什麼?商場上新產品日新月異,他沒有一樣不清楚,沒有動一個念頭。

  不是面壁,面壁那個禪定一點都不管用,定是修到了,什麼都不知道,那怎麼行?盤腿面壁是初級的,剛開始的時候,要那樣學法,真學成功了,哪裡都去逛。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修禪定,他沒有一樣不知道,智慧,如如不動,這叫真禪定。

  不在境界裡頭,境界一現前就亂掉了,那叫什麼禪定?所以禪定是什麼?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都叫禪定。不起心不動念是如來的禪定,是自性本定, 不分別不執著是菩薩的禪定,單單不執著是二乘的禪定,聲聞緣覺的。凡夫不行,境界現不現前他都分別執著。

  所以我們把這些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功夫在哪裡用?日常生活,就是飲食起居,我吃東西還挑挑揀揀的,沒有禪定。世尊當年每天出去托缽,還能挑揀嗎?人 家那是禪定,在定中。清淨心能轉境界,什麼樣是酸甜苦辣,到自己就是自己最喜歡吃的味道,變了。什麼能力變的?是禪定能力把它變的,我們這個經上講的「清 淨平等覺」的功夫把它轉變的。沒有一樣不美好,那就真的是極樂世界。 

 (摘錄自:《2012 淨土大經科註》淨空法師講述)
引自http://www.budaedu.org/epaper/2015/20150116.htm#theme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https://rrpixss103.pixnet.net/blog/post/570967808-%E5%AE%9A%E5%BC%98%E6%B3%95%E5%B8%AB(%E9%8D%BE%E8%8C%82%E6%A3%AE%E6%95%99%E6%8E%88)%E2%80%94%E5%9B%A0%E6%9E%9C%E8%BC%AA%E8%BF%B4%E7%9A%84%E7%A7%91%E5%AD%B8%E8%AD%89%E6%98%8E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明明690 的頭像
    明明690

    明明690的部落格

    明明6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